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患甲状腺疾病的人是越来越多。造成甲状腺疾病人群上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为什么甲状腺越来越容易出毛病。
大家都知道甲状腺是位于人体颈部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的主要职责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后者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作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如果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人体的能量代谢、体温、心、脑、肌肉和其他器官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正所谓牵一"腺"而动全身。
甲状腺激素多了少了都不行,必须加以精确调控,而这一切都是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下完成的:
当血中甲状腺激素不足时,这个信息被反馈到它的"上级主管部门"——脑垂体,于是垂体加大促甲状腺素(TSH)的分泌,刺激甲状腺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反之,当血中甲状腺激素过高时,也会把信息反馈给脑垂体,垂体就会减少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随之减少。这样就能够保持甲状腺功能的动态平衡。
"粗脖子"与"碘"的是是非非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如果碘摄入量不足,就会导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肿大,以增加机体对碘的摄取。这种由于碘缺乏造成的甲状腺肿大,称为"单纯性甲状腺肿",过去在缺碘地区的人群中高发,故又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目前临床上遇到的甲状腺肿大患者,多数都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桥本氏甲状腺炎、Graves甲亢(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等。因此,甲状腺肿大与缺碘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下面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几种。
甲亢:能吃、消瘦、心情烦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中年女性多见,典型表现有: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慌、腹泻、失眠、易激动、突眼及颈部增粗等。
典型甲亢临床诊断不难,但也有不少甲亢病人由于症状不典型或是以某一系统症状作为突出表现而被误诊:
有的因反复心慌、胸闷、房颤被误诊为心脏病;
有的因长期腹泻、体重下降被误诊为慢性肠炎或消化不良;
有的患者因焦虑、失眠、忧郁、月经紊乱被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
还有的因发作性肢体软瘫被诊断为"周期性肌麻痹"。
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不典型甲亢之可能,及时到医院做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确诊。
甲减:纳差、肥胖、精神蔫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降低的内分泌疾病。大多数甲减是由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其次是由甲状腺切除术后或因放射性碘治疗后引起的甲减;还有一部分是因食物中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减";比较少见的是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性甲减"。
典型甲减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四肢怕冷、肤干无汗、心跳减慢、淡漠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声音嘶哑,进食不多但体重增加等。
林林总总的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又叫"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其次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及产后甲状腺炎,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则比较少见。
甲状腺结节不必统统"格杀勿论"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超声检查约有20%~70%的人可以发现甲状腺中有结节,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一提到甲状腺结节,人们很容易将它与甲状腺肿瘤(癌)联系在一起,常常因此而惴惴不安,总想着一切了之。事实上,临床上绝大多数(95%)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恶性者不足5%,不分青红皂白,统统一切了之,显然是不合适的。
甲状腺癌,真没那么可怕
甲状腺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特别是年轻人群。甲状腺癌通常分为4种类型,即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80%以上为分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的腺癌(包括乳状头腺癌、滤泡状腺癌),通过早期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可高达80%以上。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仅占10%~15%,多见于老年人。与其他肿瘤相比,总体来讲,甲状腺癌是一种进展较慢的实体肿瘤,是目前所有恶性肿瘤中存活率和治愈率较高的癌症。